中国的K12教育已经发展成了一座巨大的金矿,数学诞生了学而思,英语诞生了新东方这样的巨头,还有VIPKID这样的独角兽。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中文时,却发现有些尴尬,整个中国市场似乎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和学而思、新东方、VIPKID相抗衡。
我们不禁要问:汉语教育为何发展如此缓慢?2018年以来被频繁提及的“大汉语”到底是什么?“大汉语”为何成为新焦点?目前市场上有哪些“大汉语”产品值得关注?“大汉语”产品如何突围?
1. 3大原因:
这导致语言教育发展缓慢
相比于已经发展成熟的英语培训、K12科普辅导,汉语科目的存在感还不够强。据统计,2018年K12的市场份额为5205亿元,汉语培训占比不到3%,约150亿元。
语言学科发展缓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标准化难度大+短期效果不明显
我认为,制约中文语言产品发展缓慢的最大问题是标准化难度大。中文不像数学和英语。数学可能有多解,但答案是固定的,1就是1,2就是2;英语有大量的选择题,选项也是固定的。
语文教学体系难以标准化,不同的人对一首诗、一篇文章的解读角度不同,一篇文章也没有标准答案。标准化的难度意味着学习效果无法立竿见影,学习成果的产出水平难以量化。语文最大的亮点是阅读和写作,而这两项又是最难提高的。语文教育不像数理化等理工科,学生通过做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绩。
2. 师资力量薄弱
语文教育从最根本的层面来说,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沉淀和传承。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教学经验。相比于数理化、英语等专业,短时间内用名校毕业生来补充师资力量是不可能的。一些培训机构的语文教案也多是网上拼凑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学英语,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可以说,师资的薄弱,大大削弱了语文教育的传播,甚至破坏了语文原有的美感。
3. 家长和学生关注不够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家长对语文这门学科不够重视。不少家长抱着“语文很简单,不就是背诵吗?”“背几段范文,写作文的时候再修改就行了”的心态。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确实没法和数学、英语相比。
此前哪个好外教一对一线上线下,语文在应试教育中并不是一门可以提高分数的学科,这导致家长和学生很难重视语文。一个月的数学强化学习可能会提高10分,但一个月的语文强化学习能否提高分数就很难说了。在功利的应试教育下,语文不受重视也是可以理解的。
2. 汉语再度受到关注
2018年,中文教育产品不温不火的表现开始好转,一个新概念“大中文”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据网络数据显示,2018年大中文投融资事件至少有16起。随着高考改革等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出台,新东方、好未来等巨头纷纷开始布局,大中文成为教育市场的下一个热点。
什么是大语言?目前市场上对大语言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综合业内人士的看法,我认为大语言和传统语言教育在教育目标、内涵范围、教材等方面都有所区别。
大语文的范围更加丰富,融入了更多文学、历史、传统文化等背景知识阿卡索,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文化认知、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除了应试教育的部分,大语文还包括了很多提升人文能力的内容,比如书法、传统文化研究、历史与艺术、分级阅读等。
语文为何突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核心原因是高考改革和语文教科书改革,让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目前,语文教育的终极方向是高考,高考指挥棒的每一次变动,都会给教育市场带来重大变革。这次轮到语文了。2018年年初,全国17个省市同步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语文总分升至150分,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广度和难度增加,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提高。语文将是高考总分中分化最大的科目哪个好外教一对一线上线下,最容易分化学生。
不仅语文在高考中的权重越来越大,在中考中也越来越重要。据网络数据显示,近年来,各地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语文在中考中的权重。
2013年底至201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分数线提高了30分;
2015年湖南长沙等地汉语考试分数线提高30分;
2016年,陕西西安等地中考综合质量分数线提高100分;
2018年山东济南等地汉语考试分值增加30分...
中小学语文教材也进行了重大改革,一至六年级新版语文教材收录古诗128首,增长87%;初中语文古诗篇数量增长51%;高考必背诗歌篇数也由60首增加到70首。
汉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汉语成绩的提高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这进而引发了汉语教学与培训的改革,进而催生了“大汉语”概念的出现,也使“大汉语”受到更多的关注。
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倡重视传统文化,并对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作出一定的限制,这也促使教育机构从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转向拓展汉语学科。
3. 大型语言市场的测试人员
在K12教育市场,中文市场一直没有出现领头羊。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各家教育机构开始抢滩登陆。其中有新东方、学而思这样的传统教育巨头,也有网易有道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当然也不乏跃跃欲试的初创企业。
唱古诗:婷婷诗歌教学
在K12中文教育中,诗歌与古文是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大量的背诵来强化学生的记忆,死记硬背只会让学生匆忙地背诵,学习过程并不愉快,也无法体会到古人在诗歌中赋予的情感哪个好外教一对一线上线下,整个过程让孩子不愉快,家长和老师在教学中也感到沮丧,更不要说最终的效果了——单纯的死记硬背,不理解诗歌的内涵,最终的效果可想而知。
“婷婷诗歌教育”针对这一痛点,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他们针对0-6岁的儿童,通过对古诗、散文的重新编排,将古诗以歌唱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比死记硬背更加轻松活泼,孩子们的参与感更强。在这个过程中,“婷婷诗歌教学”结合了语文和音乐科目,帮助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目前,“婷婷诗词教育”旗下有“婷婷唱古文”、“婷婷诗词教育”、“婷婷讲解成语”、“婷婷三字经”四个子产品,其中“婷婷诗词教育”是其核心产品。目前“婷婷诗词教育”已登陆YouTube等多个视频网站,用户群体已不局限于国内用户,很多海外华人也在收看、收听其音视频产品,累计播放量突破1亿。
《婷婷诗歌教学》每集时长约9分钟,“婷婷姐姐”IP形象十分亲切。视频开头会以动画的形式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随后“婷婷姐姐”会带领小朋友朗诵、唱诗,并讲解一些关于古诗、音乐的知识点。
最后,孩子们唱歌的视频会贴到墙上进行演示,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互动唱歌。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特点,改变了传统诗歌教育模式的痛点和难点,让学生静下心来,听着,学着,快乐着。
“一起学中文”的愿景:成为中文学科的中央厨房
K12中文教育市场发展不温不火,课外中文培训学习效果不明显,中文科目难以规范、师资队伍薄弱是重要原因,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缺乏教研能力和设计教案的师资,整个中文培训行业也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
“一起学汉语”在2018年瞄准了这一痛点,将自己定位为K12教育机构中文学科解决方案提供商。“一起学汉语”希望利用自身积累的中文教学和研究实力,为更多中小型教育机构输出一整套标准化、系统化的中文教学内容、课后练习、问答反馈和教学管理系统。
摘自《一起学汉语》官网
通过向B端输出内容,“一起学汉语”意图将自己打造成汉语学科的中央厨房,形成汉语学科“教、练、测、评”的标准化内容体系,分发给合作的教学培训机构。一方面转型成为内容供应商,站在供应链的上游;另一方面,有机会成为汉语教学培训标准的参与者和制定者。
“一起学汉语”选择从B端长期存在的痛点入手,这个想法很好,但最终能否达成,还取决于自身的汉语教学与研究能力能否长期支撑和满足汉语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否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的教育层次和教学与研究需求。
巨头布局:各有千秋
在中文语言市场,初创公司更多聚焦单一品类(如诗歌、写作、阅读)或重点年龄段(如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而巨头则凭借自身多年资源积累的优势,拥有更完善的布局和产品体系,意图通过中文语言实现K12学科的全覆盖,或通过中文语言积累用户,并将其转化为付费率更高的其他学科。
“大中华”产品图谱(来自华夏桃李资本)
2018年暑假,新东方在部分校园上线了自己的语文产品,产品模式以“国学+文学+写作”为核心,形成“三位一体”的产品结构。从新东方的产品结构可以看出,三者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国学和文学的知识点为写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写作能力可以看作是国学能力和文学素养的结合。
与新东方的立体化整合不同,学而思选择从语文分级阅读切入大语种市场。学而思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出不同的阅读内容,引导孩子阅读国内外文学经典哪个好外教一对一线上线下:中文会成为K12教育的下一个热门话题吗?,同时让孩子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生活经历。让学生不局限于语文单一学科,而是提倡历史、地理、语文等多学科的综合阅读。
除了线下课堂,学而思还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了有声产品。基于线下产品理念,学而思有声产品设计了课本生词、诗歌欣赏、睡前故事三大板块。从用户群体来看,覆盖低龄儿童和高年级学生。
《新课本语文》是对课本的二次创作,用音频生动讲解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诗歌欣赏》用唱歌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故事,《睡前故事》可以看作是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表达启蒙。
网易有道也在2018年推出了自己的中文产品“有道乐读”。“有道乐读”主要为少儿提供分级阅读产品,阅读内容根据孩子的年龄段不同而不同,既有“课文阅读”、“诗歌”、“论语”等必读材料,也有课外延伸阅读材料,包括故事、百科、文学、历史、艺术等。
虽然有道乐读和学而思一样,选择从分级阅读入手,但有道乐读的产品设计更侧重于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推荐和定制阅读方案。一方面想解决孩子在成长阶段对书籍的喜好不同,家长难以找到合适书籍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供适合孩子不同兴趣的阅读方案,设计专家推荐、精品课程、课后讨论等方式帮助家长和孩子阅读。有道乐读通过阅读积累了大量年轻用户,并为后续的英语、数学等教育产品转化用户。
4. 汉语爆发还为时过早
虽然从2018年开始中文就成为K12教育市场的热门话题,政策红利和市场红利让不少行业人士看到希望,但整个中文行业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语言行业师资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期的事情。
作为教育培训行业,优质的师资是整个行业的核心。VIPKID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吸引了优质的北美外教,从而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好的英语教学服务。中文行业也是一样,只不过英语老师可以引进,但中文作为民族文化英语,只能靠自己。
中文教师培训不只是一家公司、一款产品的事情,而是整个行业的共同投入。没有优秀、好的教师,无论其他硬件技术如何先进,中文行业也难以真正迎来春天。目前中文领域的项目更多是聚焦C端,直接服务家长和学生,从B端、师资培训入手的项目相对较少。这类项目可能做起来难度更大,见效时间更长,但长远来看可以为掌控供应链顶端资源奠定基础。
其次,中文教育培训行业下沉不够
大语言概念依然只在一线城市流行哪个好外教一对一线上线下,语言学科在二三线城市被忽视的现状并未真正改变。未来大语言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取决于二三线市场对大语言概念的接受程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一二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8.1%,而三四五线及以下城市人口占比高达80%。生育率高于平均水平的省份主要为河北、西藏、江西、贵州等三四线城市较多的省份,而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相对发达城市的生育率近两年均低于平均水平,人口增速缓慢;三四线城市人口数量较大,生育率较高,适龄学生人口数量自然也高于北上广。如果下沉市场不做大做强,大语言的市场规模也难以扩大,无法成为热点。
再次,家长注重短期效果的心态会长期存在。
语文的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一门能在短期内出成果的学科,无论是传统语文还是综合语文都无法改变这一点。虽然语文通过高考改革成为拉分科目,但这只能让家长更加重视语文。家长们急于让孩子出人头地,期望孩子能快速出成果,这种现状一时难以改变。
这就向中文从业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短期无法产生效果的情况下,如何引导用户将需求转化为付费行为?
在政策的支持下,大语言市场被看好,是趋势。不过,说大语言成为K12教育的下一个热点、下一个风口还为时过早。目前从业者应该把重心放在打磨产品和服务、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上。同时,从业者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重点:
To B 市场的机会
在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教育行业白皮书》中,“师资”甚至超越“口碑”,成为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机构最关键的因素。师资力量薄弱、标准化难度大,一直是困扰语文学科的难题。部分一线城市的师资力量尚可,但更多的教育机构,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教育机构,由于师资力量和标准化存在瓶颈,在运营和教研能力上存在短板。从B端来看,无论是提供语文师资培训,还是致力于教学产品的系统化开发,亦或是相应周边产品和运营管理方式的输出,都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选择从B端入局的从业者或许能把握整个行业的命脉,相当于成为供应链的顶级供应商。从B端入局需要从业者有更大的耐心,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力和金钱,也需要对国家教育政策更加敏感,对不同地区不同的教育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和应对。这是一条更难更累的赛道,但像我们一起学中文、考拉读书这样的公司已经在尝试了,这个市场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什么要挤进C端市场?
海外华人市场机遇
汉语教育的机会并不局限于中国,从业者也可以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海外华人及对中文感兴趣的外国人也是一大市场。根据国家汉办2017年公布的数据,全球学习中文的人数约有1亿,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3亿。韩国、英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也开始重视中文学习。全球中文市场是增量市场,但也存在师资分散、专业性不足、缺乏知名机构、市场壁垒薄弱等缺陷。(某种程度上与国内语言市场类似)
在海外市场,大汉语的主要用户不仅仅是对汉语感兴趣的外国朋友,更重要的是生活在海外的华人。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家庭开始关注下一代中华文化的传承,希望下一代能够掌握汉语,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延续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然而,海外专业优秀的汉语学习平台并不多,优质汉语课程数量稀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是一个现实问题。
相比于国内对考试成绩的追求,他们更在乎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掌握一门技能,这更符合汉语更多融入文学、历史、传统文化等背景知识,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文化认知、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海外市场,汉语培训不像国内市场那样受到考试成绩和提高分数的限制,借助互联网在线技术,汉语培训行业海外拓展更加灵活,在合适的时机线上线下联动,如推出汉语游学夏令营等,也能在海外市场分得一杯羹。
如何打开下沉市场
除了TOB和海外市场,国内市场从业者需要尽快开始下沉,抢占低线城市的机会。这方面要注意三四线城市教育培训行业的差异性,一二线城市的家长已经开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但部分三四线城市还处于过度看重考试成绩的阶段。
这就要求大型汉语机构必须在考试辅导和能力培养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长期坚持以分数为中心,汉语市场难以做大;如果只注重能力培养,忽视考试辅导,三四线城市市场也难以打开。
大汉语在三四线城市的扩张,初期可能还需结合高考改革红利,让家长感受到通过培训提高分数的效果,以此吸引用户并留住用户。课程设计兼顾大汉语特色和考试成绩需求,短期以应试为主,长期融合文史人文等多学科,重视学生文化认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三四线市场,这或许是大汉语打开突破口的好办法。
不管是中文还是华文,维护我们民族文化和精神传承都是当务之急,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真心希望从业者、资本、政策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稳定性,多一点支持和投入,也希望我们社会、家长多一点重视中文,让我们自己的中文能有一个稳定的发展。
本文作者:韩飞,十年产品经理从业经验,从事过短视频、数字阅读、社区类产品,目前致力于在线教育领域。公众号:产品狗日记(ID:chanpingdog)
扫描二维码加入“产品运营学习会”社群
每天获取新鲜干货
我知道你在看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