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西尔维娅和丈夫带着12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从武汉来到加拿大,姐弟俩作为留学生就读于距离多伦多100多公里的圣凯瑟琳市的一所公立学校。
作为曾经衣食无忧的全职妈妈学英语,Sylvia一边陪伴孩子,一边重返校园,成功转型为特殊教育助理(EA),获得了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她说:“我觉得人生中学习永远都不晚,关键是想学,这在加拿大是可以实现的。”
为帮助孩子融入新环境,全职妈妈“再培训”
在中国,Sylvia的女儿被认为是“别人家的孩子”。她在英语外教小学成绩名列前茅,在武汉市英语竞赛中获得第一名,是武昌区的优秀学生干部。小学毕业时,一些私立学校给她颁发了全额奖学金。
但只有Sylvia自己明白,孩子的成功是父母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的结果。作为全职妈妈,她要接送孩子、辅导孩子,还要参加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各项活动,很多时候,她连做家务的时间都没有。
照片由 Nguyen Dang Hoang Nhu 在 Unsplash 上拍摄
当女儿报考武汉最好的外国语学校初中时,Sylvia坦言自己有些“心力交瘁”。要进入这所学校的入学考试,孩子必须全A,各项竞赛成绩优异,还要获得市、区级优秀学生称号。尽管女儿完全符合这些条件,并在入学考试(机考)中通过了30秒的选择题答题,但她还是错过了梦想中的学校。
“我觉得她已经很努力了,也够优秀了,但还是达不到标准。”Sylvia说,在准备报考这所学校的时候,她就已经做好了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准备,因为她一直希望孩子能接受多元化的教育,走出去看看世界。
Sylvia也不希望儿子像女儿一样争强好胜。她说:“我儿子不是那种听话、努力的孩子。在一场考试决定一生的教育道路上,他似乎很难一帆风顺。”
Sylvia的两个孩子从小就沉浸在浓郁的英语环境中,小学三年级时女儿曾到美国留学一个月,喜欢上了北美的教育环境,通过旅行,姐弟俩也对出国留学产生了兴趣。
到加拿大后,Sylvia担心兄妹俩适应不了,先把他们送到有ESL(英语为第二语言)老师的学校,那里的孩子来自世界各地。不到半个学期,她发现兄妹俩的英语学习没有问题,于是就转学到离家较近的公立学校。
在孩子顺利入学的同时,Sylvia也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她说:“一开始我只是想陪孩子读书,等他高中毕业后就回家,后来发现,如果我不快速学习,融入这个环境,对孩子更好地融入也会是一种阻碍。”
另一方面,Sylvia也希望留下来并取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权,以便孩子们在加拿大的长期学习和生活计划。她的女儿从13岁起就想学医,但在加拿大,只有少数医学院接受国际学生,名额非常有限。
她了解到,如果在加拿大上学,毕业后拿到工作签证,工作一段时间,就可以申请移民。离她家很近的尼亚加拉学院有EAP(英语学术准备英语培训,为留学生提供英语学习)项目,只要通过5级入学语言测试,完成语言学习后就可以攻读任何专业。
“我的旅游签证只允许我在加拿大停留半年,所以必须要通过5级,否则就得离境重新入境参加考试。”Sylvia说,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因为来加拿大之前,她的英语水平仅限于出国旅游的基本交流能力,出国前的雅思成绩也只有4分。
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找了一位EAP老师进行了两个月的一对一辅导,经过两个月的密集学习,她通过了5级语言测试,并成功进入教育助理/特殊需要支持专业,成为该项目唯一的中国人。
无缝找工作,照顾特殊群体
在加拿大,学校配备专业人员照顾6至21岁有特殊护理需求的人士,例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唐氏综合症、先天性脑瘫、小儿麻痹症等。如果家庭无法照顾孩子,21岁以后,这些人可以去集体住宅,在那里他们通常与四五个人一起生活,由社区和专门公司提供支持,并配备专业人员提供全天候护理。
进入专业半年多后,Sylvia进入一家集体住宅实习,不久后新冠疫情爆发,由于人手短缺,Sylvia很快被一家经营集体住宅的公司聘用,工作时间可以作为学校实习学分。
此后一年半,西尔维娅继续从事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集体住宅中的居民通常存在严重的行为问题,经常无法正常交流。有时,西尔维娅只能用手语与他们交流。
疫情期间,Sylvia 在一家集体住宅工作。受访者提供。下同。
“八小时工作制,一刻也不能停,因为他们不能离开人的视线,稍一离开,就会受伤,或者伤到别人。”Sylvia说,那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除了工作、实习,学校的课程也不能落后,她要求自己每门课都要拿A,丈夫则花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包揽所有家务,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
“说实话,我很享受这份工作。在中国做全职妈妈,虽然感觉自己做了很多,为家庭做了很多,但没有什么实在看得见的东西,没有成就感。不像读书看成绩,不像写论文看结果,不像上班看小时数,不像看别人给你签到。”Sylvia说,尽管如此,这份高强度、高弹性的工作似乎渐渐偏离了她陪伴孩子的初衷,于是她申请了学校的全职教育助理(EA)工作,这样就能同步孩子的上学时间。
目前,Sylvia 在一所天主教高中担任 EA,为学校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学习支持。她在老师上正常课程时协助这些孩子学习、做作业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这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有些孩子虽然心智尚浅,但词汇量却非常丰富,这让 Sylvia 在辅导他们时不断学习。有些孩子脾气暴躁,会因为不明原因在 Sylvia 不注意的时候抓她的胳膊。有些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总是很开心,对 Sylvia 微笑。其他孩子则经常因为无法表达自己而痛苦地打自己。
上课时,Sylvia 会坐在这些孩子的旁边或后面。当她以陌生人的身份走进教室,第一次见到这些学生时13岁男孩一对一外教适合吗,她会先了解他们的兴趣,比如聊游戏、聊迪士尼等,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还有一些孩子,Sylvia 无论如何都无法和他们产生共鸣,所以她只能尽量让这些孩子全程保持安静,以免影响上课的其他同学,或者陪他们出去走走,去学校专门配置的房间(感官室/运动室)进行感官放松。
“我们要知道他们处于什么水平,然后提供适当的帮助,比如他们能听懂的游戏、他们喜欢的音乐、舞蹈或拼图等,总能找到办法陪他们玩。”Sylvia觉得这些孩子心地单纯,是可爱的天使,有的孩子会在放学后在校车上给她一颗爱心,有的孩子会在她下班前过来拥抱她,问她:“明天还能见到你吗?明天你还会在这里吗?”
她说:“这些孩子虽然特殊,但还是能融入学校环境,一点也不被排斥。每个人见到他们都会热情地打招呼,甚至给他们拥抱。”
Sylvia观察到,由于得到各方支持,这些孩子的家庭并不感到无助。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更多的爱。“如果孩子天生有缺陷怎么办?家庭就毁了吗?不会的。有完整的社会体系来支持家庭。政府有专项资金拨款,足以支持日常生活开支。学校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如果你不能正常上课,学校会负责教你生活技能英语,至少你可以自力更生。如果病情严重到没有人照顾就无法生存,会有专门的护士陪同这些孩子按时吃药、上厕所。”
更让Sylvia感到珍贵的是13岁男孩一对一外教适合吗,在这样一个包容的环境中,包括自己的孩子在内的所有孩子都能学会关爱他人、关心他人。“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我永远不会因为自己优秀就说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相反,我越是在某些方面比别人优秀、有能力,就越应该懂得感恩,回馈这个社会。”
“加拿大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盒子”
近年来,Sylvia的两个孩子越来越热爱运动,瘦小的儿子皮肤越来越黑、体魄越来越强健,女儿则经过多轮选拔加入了尼亚加拉排球俱乐部,代表球队参加安大略排球协会组织的联赛,并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她竞争意识很强,做事认真,但也懂得尊重别人,明白要实现目标必须努力。”
学习方面,两个孩子每门课都拿了A。虽然女儿以前成绩优异,但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现在她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比如高中要选什么课,要上哪所学校,要选什么专业,都是她自己决定的。一旦她认真对待自己的事情,主观主动权就掌握在孩子自己手里,而不是被人摆布。”
西尔维娅说,她的女儿在十年级时选修了十一年级的课程,平均成绩为 97 分。为了获得提前录取的分数,她还选修了十二年级的数学和大学水平的课程。“她本可以选择那些比较简单的课程,但她说她的时间很宝贵,她不想浪费它。”
最让Sylvia感到自豪的是,两个孩子都非常善良、感恩、有爱心。“在学业方面,我对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因为他们已经很优秀了。我更要求的是他们有生活的能力。”在家里13岁男孩一对一外教适合吗13岁男孩一对一外教适合吗:做了13年全职妈妈,陪孩子去加拿大留学,找到了人生新方向,两个孩子会自己列一张清单,列出自己能为家庭做些什么家务,比如谁负责打扫卫生,谁负责拖地。
16岁的女儿正处于青春期,但她和Sylvia是最好的朋友。母女俩在叛逆期相处没有问题。“她什么都告诉我,比如哪个男孩给她发了Snapchat(社交软件)。”不久前,女儿参加了一场高中舞会,Sylvia开车送女儿和另外三名同学去。下车前,她对女儿说:“如果你不和几个可爱的男孩子拍几张照片,我就不接你了。”
西尔维娅感慨道:“你只有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孩子才会信任你,这种关系才是平等的。有平等才有沟通,有沟通才有教育。”
作为加拿大教育的亲历者,Sylvia真切感受到加拿大的教育资源就像“一个开放的大箱子,每个人都可以进去拿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方面,加拿大的教育资源比较公平,只要孩子想学,学校和教育部门都能提供相应的资源。比如,即使学生现在就读的是职业院校,如果以后想上大学,也可以把职业院校的学分转到大学。“只要你想学,什么年龄都可以。”
另一方面,加拿大教育更强调多元化13岁男孩一对一外教适合吗,明确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书,也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读书,所以高中阶段会提供职业培训。“汽车维修、机械、美容美发、烹饪,只要你想学,学校都会提供资源。很多人觉得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还能赚到高收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她补充道:“有人会质疑这里的学校没有作业、没有考试,也没有太多的反馈。但我认为这是孩子们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孩子们需要知道,学习没必要去打扰父母。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压力最终还是在学生身上,而不是家长身上。学会学习或许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加拿大,只要学会了学习,做程序员累了也可以当医生。”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