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是一扇窗
口述:徐瑞华
主办:张敬亭
“我中学时学的是英语和俄语,本科时学的是德语。读了两年后,我转学了西班牙语。在写论文时,我学会了阅读一些法语的学术文章。我认为这不是学习这么多语言是浪费时间。语言的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接触的越多学得越快。”
——徐瑞华
他会说三门外语,曾在四所大学学习,并在哥伦比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是老一辈中学术资历最高的教授之一。被评为副教授后,他本来可以安心在国内任教,但他愿意出国留学,体验孤独的岁月,创造奋斗的人生。最后,他一举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为我校带来了荣耀。其论文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和好评。他就是徐瑞华。
反复思考大学专业,自由聆听和表达是关键
徐瑞华就读于上海新城中学。中学时学习英语和俄语,后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学习德语。 “当时颜庆熙老师、张素英外教给我们教德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德语的性别、数字、格词形变化等基础知识对我后续的西班牙语帮助很大。学习。”徐瑞华记得。当时给他印象最深的方法就是“听写意表达”。什么是“倾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是说老师给大家读一个故事或者新闻,学生可以背几个单词,但主要还是理解框架。一共念三遍,第一遍快,第二遍慢,第三遍快。随后,大家用德语写下所听到和理解的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记忆力,还可以积累很多同义表达。后来我在西班牙语教学过程中也广泛运用了这种方法。”徐老师说道。
当时无论是德语还是西班牙语,都提倡一种“综合教学”,这意味着课程并不像现在那么详细,比如听力课、语法课、概述课、西班牙文化、拉丁语等。美国文学、词汇、语音学等,但只有一两门主修课,比如西班牙语精读。 “有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交流,存在课程转换的问题,我们没有那么多课程类型,只能写español I、español II、español III、español IV 好像很复杂,我在系里负责教学的时候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初级西班牙语,中级西班牙语,高级西班牙语。成绩单看起来会更漂亮。”徐瑞华说。事实上,完全否定“组合学科教学”是不可能的,因为虽然课程名称有点平淡,但学生实际上学到了一些东西。问题是太重读和写北京西班牙语外教一对一,而轻听和说。改革开放后,课程变得多样化、细化,词汇变成词汇研究北京西班牙语外教一对一,语法变成语法研究,精读课数减少。 “如何开设课程,是一个值得探索和讨论的话题。我们不能‘单一’,也不能开设太多其他课程。”徐老师在回忆自己之前的教学时这样说道。 “老师要给学生找资料、批改作业,这些都需要时间,老师是否负责很重要。”
20世纪60年代,与“学科教学”截然相反的教学方法是“直接法”。 “我喜欢看报纸,看到国外‘直接法’的介绍,感觉很新鲜。特别是直接法提倡外国人直接教外语,不用母语。现在看来北京西班牙语外教一对一:徐瑞华:外语是一扇窗,有些方法太机械和极端了。”徐瑞华说道。我校西班牙语老师濮云南和外教佩德罗·帕切科在教学过程中均采用直接教学方式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例如,帕切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练。如果有不认识的单词,他就写在黑板上。每次下课后都有一块黑板写着这几个字。 “有时帕切科先生甚至会向学生介绍非常小的词汇,比如像window bar这样的单词,其中有些单词不太实用。”
学习德语两年多后,学校指派了一些学生学习其他语言,其中包括徐瑞华。 “当时我被派到北京学习西班牙语,以前从未接触过这门语言。上学时出于兴趣,买了一本张雄武写的语法书,没想到,它开启了我与西班牙语的缘分” ”和他一起去北外的还有学了三年英语李朵老师(现在在北外教书)。徐瑞华读书和工作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我国与古巴建交。这也意味着我国需要更多的西班牙语人才。切·格瓦拉来到北京感谢毛主席和中国人民对古巴无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提到报酬,毛主席摆摆手:“不客气,不用算账,我们不是军火商。”切将消息传回古巴,古巴人民非常激动,感谢兄弟国家的支持。第二件大事是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前学习西班牙语纯粹是凭兴趣和意志力,直到我国恢复合法地位,我们才仿佛看到了中国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和作用”。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徐老师说道。
1964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徐瑞华回到母校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在那里读了五年多的大学。 “当时我并没有多想,学校送我去学西班牙语,我就高高兴兴地去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我也没有想如何计算留校的工资。”还有一年,如何颁发毕业证书等等。”学习的目的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事情变得简单时,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随后,徐瑞华和一批中国学生被派往古巴哈瓦那大学学习西班牙语。 “当时情况很好,跟我们一起去的中国学生也很多。我们回国的时候,正好是文化大革命,最后能用西班牙语工作的人并不多。” ”
回忆艰辛,漂洋过海求学位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生涯,徐瑞华对如何教授和学习语言有了深入的思考和见解。 “我听过蒲云南教的两节课,他很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但不注重语法。教材上没有这个想法,但他的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984年北京西班牙语外教一对一英语,时任校长胡孟浩先生与徐瑞华谈话,表示希望他出国留学攻读学位,提高教师整体学术水平。当时已经是副教授的他毫不犹豫地登上了飞往异国他乡的飞机。 “当时有两个项目,要么西班牙一年,要么哥伦比亚两年。我选择了哥伦比亚。”
同赴哥伦比亚的还有北京《中国建筑》杂志编辑姜凤光。 “当时,他去了部里,给了我们俩2美元的零花钱。我们俩的机票和其他路费都是老板付的。美元其实就是“厕所费”,因为听说国外厕所要收费。他还开玩笑说,因为我,只有副教授以上才能享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 “当时我们国家的外汇非常紧张,所以他们很担心。拿着2美元的特殊津贴,他踏上了前往哥伦比亚的旅程。他们要在洛杉矶转机北京西班牙语外教一对一,花了近9个小时。他们没有没钱去餐厅,就在飞机上吃剩下的面包充饥。当他们终于坐上飞往哥伦比亚的飞机时,航空公司要求每人支付3美元的机场建设费。他们只有2美元。美元,感觉很好在他们身后的一位哥伦比亚朋友说他已经给了他们“破产”的感觉是什么?“你现在的困境是什么?”学生们太高兴了。中国变得强大了,人民币变得更值钱了,没有人想要美元、欧元等外币,但我们国家当时没有多少美元。”
终于,我踏上了哥伦比亚的土地,一个当时并不为人所知的遥远国度。海风轻轻地吹在脸上,人们欢呼雀跃。徐瑞华不禁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 “我记得高教部工作人员给我们开会,叮嘱我们要好好出国留学。只有23个农民才能养活一名留学生。我去过农村,23这个数字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想法。”
他先去了安第斯大学,但在这里他只能做访问学者,不能授予学位。徐瑞华多方打听,终于得知哈维里亚纳教皇大学是一所可以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的大学。这是哥伦比亚的一所私立大学,由西班牙传教士于1604年创办,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当时我去找了他们学校的相关负责人,文学系的几位老师开会讨论是否让我读博士。我在门外等了很久”。虽然徐瑞华此前曾就读于三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哈瓦那大学。然而,他们唯一认可的成绩单是哈瓦那大学学期的成绩。 “我只有在古巴读书时的成绩单,成绩都在90分以上。”经过会议讨论,他们决定让徐开始攻读文学硕士学位。
翻译有趣的故事了解文化,努力学习寻求真知。
学习之余,徐瑞华一天也不敢放松。他一定对得起那些辛辛苦苦供养留学生的农民和国家。 “学业压力很大,每周都要读一本书,提交读书报告。”上课时,老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份书单,上面列出了他们需要阅读的书籍。学生们抽签决定下次谁读哪本书、写哪本读书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有一次,原国务院总理***同志访问哥伦比亚,中央电视台要现场直播,需要我当翻译。那一周我选的书,结果是当卡洛斯·富恩特斯的作品《我们的海》时,全班哄堂大笑。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1928年11月11日-2012年5月15日)是一位墨西哥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深刻影响了当代拉丁美洲文学。 《Mare Nostrum》(《我们的海》)是他最难理解的作品之一。记得有记者采访他,他的第一句话是:“你读过《我们的海》吗?”如果他说他读过,他的第二句话是:“那你明白了吗?”徐瑞华要在一周内读完这样一部巨著,写一篇读书报告,这也是他有重要翻译任务的一周。
徐瑞华无奈,只好拿着书在酒店一边看一边翻译。 “为了完成作业,我好几天没睡觉。哥伦比亚的咖啡很有名,我有时会喝很多咖啡熬夜。”经过上周,他确实完成了任务,这是一项艰巨且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有时候人们必须推动学英语,否则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潜力。
说起翻译,徐瑞华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作为留学生,我们有很多翻译的机会,但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时任哥伦比亚总统的贝利萨里奥·贝坦库尔·夸塔斯喜欢中国文化,我很担心翻译他的演讲。他喜欢引用一句话引用《论语》,而我们当时手头没有《论语》,无法太直接翻译。”徐瑞华突然明白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自己一直有“西方好”、低估中国文化的错误观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博大精深。作为学习外语的学生,我们应该尽早开始背诵。 “只有牢记在心,事情才是你的。”幸运的是,当地有一家中餐馆,名叫“大中华酒店”,老板颇有教养,有一本《论语》。徐瑞华和当地的留学生分别查出了常用术语,处理了眼前的翻译,同时也下定决心补上自己的古典文化课。
当然,说到文化交流,仅仅熟悉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化是不够的。只有融汇中西文化,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有一次徐瑞华给一位西班牙建筑师当翻译,建筑师没有价格要求,什么金额都答应。他受不了徐的侠义之心,但作为翻译又不能当着众人的面提醒他。无奈之下,他脱口而出:“别为了一碗红豆汤而放弃你大儿子的权利!”老师立刻明白了他的好意,拒绝了这个项目。后来他对他十分尊敬,两人的友谊也一直传承至今。 《红豆汤与名分》的故事出自《圣经》。根据古代犹太法律,长子有权继承全部家庭财产,但其他儿子则无权继承。在一个家庭中,二儿子雅各布煮了美味的红豆汤。大儿子以扫打猎回来,又渴又饿,想喝一碗红豆汤。雅各布说你可以喝汤和薄饼阿卡索,但你必须用它来换取你与生俱来的权利。以扫说:“人都快要饿死了,长子的名分有什么用呢?”既不解胃又不解渴,就吃吧。雅各让以扫起誓后,给了他红豆汤和面包。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放弃了自己的继承和财产,当他后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后来,人们常常用这个故事来表达不应该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而放弃根本的原则和权利。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文化和社会环境。在西方国家,他们熟悉《圣经》、希腊神话、罗马神话等,里面的典故都是他们熟悉的,就像我们熟悉中国神话传说一样。 。因此,有时间不妨学习一下西方文化,帮助当地人传播文化。著名作家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写道:“如果一个散文作家知道自己想写什么,他就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而对于读者来说,只要作者如实写出,他就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部分似乎是作者写的“冰山在海中的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只有八分之一暴露在水面上”。他独特的艺术特色有时比任何道理都更能说明问题。
完成硕士学位后,徐瑞华通过了相关考试,完成了论文,顺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然而,他的两年交换期已经到期。校长胡孟浩亲自到北京教育部为他争取名额,确保他能够顺利攻读博士学位。 “我一直都特别感谢校长、感谢学校,是母校培养了我,我完成学业后就应该回报母校。所以我在教学和对待学生时非常有耐心,我觉得自己在文革期间没有经历太多波折,学校支持我继续读硕士和博士。 ”。即使退休多年,徐瑞华仍对学校和国家提供的培养心存感激。
博士阶段,和他一起上课的大多是继续深造的中学老师。大家白天都工作,一般下午4点左右就开始上课。“大家都是兼职学习,所以即使我白天很累,学习很努力,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们都有一个目标,一个目标。”那段时间,徐瑞华早上在图书馆,下午看书,吃了简单的午餐,专心学习。 “当时和我一起上课的一个同学是美国大使馆一名工作人员的家属。她上了一周的课,觉得没意思,就不再参加了。报名费是300美元。”我不敢这么做。”那时候,他们的生活费只有八十、九十美元,他还得一点一点攒钱买书。因此,经济拮据让徐瑞华更加努力地学习。他的目标不仅仅是获得学位,更是为了他的母校和他的祖国中国,等待着他的归来。
给徐瑞华印象最深的课是戏剧分析方法的课程。当时老师要求学生每周看一场话剧。虽然门票是学生半价,但徐瑞华感到压力很大,不仅因为门票的经济压力,还因为每个学生都需要写一篇看完演出后的感受。 “一开始我觉得很难,甚至熬了36个小时才完成作业,后来看多了,一到戏院就开始写稿,写起来就容易多了,非常感谢老师给了我练笔的机会,阅读和写作能力确实可以得到培养,经过大量的练习,写作就会变得容易多了。”徐瑞华回忆道。
博士阶段读书是必不可少的,每堂课老师都会列出一长串的书单。 “有时候同学有的话就会借给我。有时候没有,或者需要看,我就得自己去买。”说起买书的经历,徐老师也分享了很多故事。 “我经常货比三家,我知道有一家书店是最贵的,而且那里的书都标有原价。所以每次我都会先去最贵的那家看看价格,然后“一个想法。然后我就去最贵的书店看看哪一家的价格更实惠。”徐瑞华知道出国并不容易。他在衣食住行方面非常节俭。买书是他最大的开支。
除了上课,他通常在图书馆度过业余时间。 “我喜欢去图书馆看书,因为那里有很多书。后来我认识了工作人员后,我就经常去他们的图书馆看书,这对我写论文很有帮助。”
时间流逝,转眼几年就过去了。徐瑞华的博士论文是关于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求学期间,他选修了《文学与语言学》等跨学科课程,阅读了大量书籍,学到了很多文学理论。例如,在这篇文章中,他重点分析了马尔克斯内心深处未知的情结。对于这部作品,我们都普遍认为这是一部爱情小说,马尔克斯也表示这是根据他父母的爱情故事改编的。 “文学批评领域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分析其与作品的关系。二是审美接受论,以读者群为中心,主张有什么读者就有什么。”第三种方法是注重文本分析,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评论,只要分析合理,都可以成立。”对作品的分析,并附有整本书的注释。 “大家都说马尔克斯的写作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一名记者,他以前注重政治纪实风格,后来转向华丽的魔幻现实主义。但事实上,我想说,情况并不完全如此。以《霍乱时代的爱情》为例,通过分析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马尔克斯内心的一个情结——自由党与阿里萨所代表的自由党之间的冲突。为了追求博爱和自由,出身贫寒的乌尔比诺医生与其说代表了半个多世纪的三角恋,不如说代表了哥伦比亚社会中保守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间的长期冲突。 ”。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广泛的阅读和分析,徐瑞华完成了这篇近300页的博士论文,顺利获得了学位,并光荣地回到了家乡。
回国后,徐瑞华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他研究最多的是哪种方法适合学生,教材应该怎样教,应该给学生补充什么阅读材料。在担任系主任期间,他对西班牙语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包括许多拉美文学硕士,比如留校任教的倪茂华老师。
如今退休后的他仍然工作在西班牙语世界的最前沿,继续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学生,致力于西班牙语翻译事业。是上海外事翻译协会会员,翻译了大量经贸、法律、科技资料。他还回到上外给学生讲课,关心我系的发展和工作。他善于思考,才华横溢,关心学生,自强不息,颇有学者风范。我很幸运有这样的老师。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