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2011年创建微博时,我一直使用英语 。
2019年初,由于认证中含有“警察”敏感词,
所以我被迫把名字改成了现在的名字英语 。
2011年以来,微博发布量已超过2万条。
涉及各种英语知识、文化以及与英语相关的方方面面。
在分享知识的同时,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自己。
蔡巧云(丹尼尔)
—————————————————
灵易英语创始人,新浪微博@English Cai 英语
2011年新浪微博教育专家,拥有近74万粉丝
华北工学院工学学士(自动控制,1994-1998)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学士(工业贸易英语外教斯远老师,1998-2000)
担任李阳疯狂英语亲善大使
担任中兴通讯技术翻译
曾任华为某外包翻译公司质量控制经理
担任英孚教育深圳南山分校助理校长
担任CCTV希望之星风采大赛公共评委
专注成人及中小学英语教学近20年
多名学生考入深圳外国语学校并出国留学
与大山老师在北京合影(2011)
专题播报:令易英语创始人的英语学习历程
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总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我想说的是:“学好英语英语外教斯远老师,走遍世界都不怕”。 看完上图你就明白了。 在这些标注的国家或地区,要么英语是第一语言(如英国和美国),要么英语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如印度和香港)。
每个人都有一个学习英语梦想。 当他开始学习英语时,他只是希望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后来他希望去世界各地旅游(我至今只去过十几个国家)。 现在我的梦想是帮助更多的人掌握英语。
这个伟大梦想的起源其实并不伟大。
《蜘蛛侠》的开场白包括这样一句话:“这个故事,就像任何其他值得讲述的故事一样,都是关于一个女孩的。” 我的情况也会一样,要不是初一的时候,有一个漂亮的实习老师,喜欢穿红色的衣服。 ,也许我不会喜欢英语课,今天我可能没有资格在这里胡言乱语。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公安县,距荆州市约50公里。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 我的名字是一个女孩的名字,我想这是我们家里的一个迷信,为了养活孩子。 当我升初中时,我没能考上镇上的重点初中,只好去农村的普通初中。 和很多70后一样,我是初一才开始学习ABC的。 初一的英语老师是一位刚从师范中学实习来的女老师。 我不是唯一一个。 那个年纪,我们班的男生看到穿红大褂的女老师,都像大灰狼看到小红帽一样。 为了吸引美女老师的注意,我每节课都加倍努力,用功,眼睛明亮如火炬。 不幸的是,这种朦胧的感觉总是短暂的。 三个月的实习一结束,就说再见了……
1988年,我上初二的时候,在农村初中的河堤边拍了一张照片。
后来第二位老师也是一位女老师。 据说她是学校领导的亲戚。 因为她没有上大学,所以直接来教我们英语。 她的技能有限,教学方法也有限。 比如英语,她特别喜欢用汉语拼音,然后进行编辑。 明智的话语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单词。 例如girl发音为“gouer”。 女孩子喜欢“狗儿”,所以女孩→狗儿→女孩。 和我们居住的很多湖北人一样,我根本分不清N和L的区别,我们的老师也是如此。 比如,她把早上读音为“茉莉花”,因为茉莉花在早上开花英语外教斯远老师,所以早上→茉莉花→早上。 初中的时候学英语,我还是觉得这个记忆方法有点有趣。 直到上了大学我才发现我的英语发音和口语都被我的祖先搞砸了。
“听写+朗读”是学好英语捷径之一
因为对第一位老师的模糊感情,我爱上了英语,并且非常努力。 当时英语考试只注重词汇和语法。 从初中到高中,我的英语成绩一直都不错。 遗憾的是,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任何外国人的发音,我什至从来没有看过学校英语课本的配套磁带。 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英语听力考试,所以没有口语考试。 虚高的考试成绩也让我产生了自己英语很好的错觉,但事实证明我太年轻、太天真了。
第一次高考成绩不好,最后还是考上了山西太原北郊的一所二级学院:华北工学院(现称“华北大学”) ,终于听到了国语和英语磁带。 英语,也是我大一时见到的第一个金发碧眼的英语外教。 作为稀有物种,她一下子就被学生包围了。 我用我多年来在挤公交车中练习的技能拉、转身、伸展。 我终于挤到了她面前。 我激动得结结巴巴地用英语说:“……” 她看着我,眉头皱起,她听不懂……而关键是我当时听不懂她说的话。 那时,我的额头上大概刻着一个大写的“尴尬”大字,我的自尊心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我意识到,考试考得好是一回事,但懂英语是一回事。完全是另一回事。 当我遇到外国人时,我无法与他们交流。 如果你说你懂英语,谁会相信?
当年的听写本一毕业就全部扔掉了。 以上是我学英语时的读书笔记。
如果我想提高口语,像准备高考之前那样埋头答题是完全没有用的,所以我还让深圳的姐姐买了一台卡带机。 我每天听英语磁带,晚上听美国之音特别英语广播。 这种泛听对于听力固然有帮助,但对于提高口语能力还是很有限的。
如何提高听力和口语词汇量? 于是我首先开始听写大学英语教材。 我没有先读课文,只是听录音并听写。 一开始真的很痛苦。 我必须按“停止”才能听一个句子,然后把它写下来。 很多时候我不得不倒带并按下播放键。 ,很不方便,但我第一次咬牙坚持了下来。 当我读完原文并得到答案时,我感觉非常好。 更重要的是,在老师上课之前我就已经对课文了如指掌了。 读了几篇文章,我不仅收获了几十页的听写笔记,而且确实感受到了进步:以前很多英语单词都是被动读的,现在感觉主动听说词汇量大大增加了,而且单词的发音越来越好。 变得越来越热衷。
我坚持听写了大约一年,后来尝试了其他教科书,例如《Step by Step》。 大一下学期,我没有考试就过了四级,成绩还不错。 后来我知道有一位教授把这种方法称为逆向法。 这位教授名叫钟道龙。 1999年我去北京准备出国托福和GRE考试时,我去国家图书馆听了他的讲座。
1992年,钟道龙到南京一所大学担任分管教学的副院长。 他刚上任时,第一年,学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只有40%-50%。 总结经验时,有人认为学生质量不太好,学校没有外教。 钟道龙说,他45岁才开始认真学习英语,三年内用了17台录音机来教育学生。 他向学生们传授了“逆向英语”的学习方法,并要求他们严格自律,坚持按照这种方法学习。 第三年,奇迹发生了。 学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100%。
大二结束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李阳疯狂英语。 李阳的《疯狂英语现在争议比较大。 其实应该说,针对他的争议更多一些。 但就其核心方法而言,李阳的《疯狂英语实际上来自于林语堂先生:“学习英语的唯一方法就是遵循模仿和热情。 背诵: 1.学英语时一定要学整个句子,不要只注重单个单词。 学习时,必须调整整个句子的语法、发音和口音来读出…… 4、阅读英语时,必须同时使用耳朵、眼睛、嘴巴和手。 听、看、说。 口述和抄写缺一不可。 如果你四个都具备了,你自然会记住这几个词……”只是简化为三个最大(最响亮、最快、最清晰),并添加了一些励志内容。
就我个人而言,这个方法对于我这个刚从农村出来、和女孩子说话会脸红、自尊心比较低的人来说非常有效。 当然,我脸皮太薄了,我也不是“狂人”,也没有严格遵守“三最”。 我只是每天早上去学校公园的一个角落,大声朗读各种英语材料。 坚持了一个月左右,我感觉自己的阅读慢慢变得流利了,甚至听自己读英语也听起来更好了。 在这种成就感的鼓舞下,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我也竭尽全力。 我坚持在外面读英语,背了很多文章英语外教斯远老师令易英语创始人蔡先生的故事,比如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 大二下学期,我再次裸考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这给很多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通过英语六级的人并不多),并被很多院系邀请去交流经验。
他于1995年接触疯狂英语,是李阳疯狂英语最早的推广者之一。
与自己对话是新手,坚持对话才是升级之道。
晨读可以帮助你练习唇齿力量,长期保持发音水平。 你可以利用多种感官加深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也逐渐培养你的语感和英语思维。 有了这样的自信后,我就经常活跃在学校的英语角,找地方“学以致用”。 当我大三的时候来了一位新外教,我的口语沟通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受到了他的赞赏。 后来我经常被邀请和同学一起去外教玩、吃饭、看英语电影。 ,渐渐地我发现,当我说英语时,我脑子里翻译的时间缩短了,我可以脱口而出一些单词,甚至敢用英语开一些小玩笑。
2012年,她在深圳莲花山与Michael老师合影。
记得有一次去他家看《真实的谎言》(True Lies),看到墙上挂着一张他女儿的照片。 当大家都形容她很可爱或者很漂亮的时候,我说“她一定是你的杰作外教我笑得很开心。 后来,当大家看到他给女儿包装圣诞礼物时,我说:“孩子们总是对包装材料和盒子比真正的礼物更感兴趣。” 外教也无奈地点点头。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口语体验,因为我感觉自己真正进入了“用”英语思维来表达的阶段。
善于为师,敢于开创新风尚
很多人注意到我在大学英语方面的进步。 后来我和学校唯一的外教成了好“朋友”。 除了受邀给我系乃至其他系的大三学生讲课,谈论我个人的英语学习经历之外,我还组织了一次大型的“个人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通过海报进行公开宣传。 一个200人的演讲厅实际上有150人。 我分不清N和L,但在前排漂亮女学生的注视下我开始跌跌撞撞。 整个讲座过程中,我一直捏着自己来调整。 虽然没有成功,但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鼓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我的“嘴巴运动”行动中来。 后来,我被提升为校园英语角的组织者。 当我看到很多和我一样喜欢英语却从未“成功”表达出自己的顿悟的学生时,我感到非常欣慰。
这是2007年在深圳一所学校演讲的照片。
本科毕业后,由于英语非常好,我顺利考入南京理工大学攻读“工业对外贸易”专业第二学士学位。 第一年,一对美国夫妇从周一到周五早上给我们上课。 这次应该更加系统化。 课后,我开始能够辅导,在培训机构英语教授成人英语口语和四六级课程。 有时我会给学生外教课程中学到的好文章、好段落。 教学过程相当于让自己重新学习了内容,加深了对词汇、句子、语法的理解。 因为我比外国人更了解中国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思维方式,所以我也会拓展很多词汇和句型。 演绎,鼓励学生与我讨论,甚至让学生和我交换角色,让他们解释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 这样,从长远来看,双方都会从每一堂课中受益匪浅。 虽然“为人师”被孟子形容为“人性的弱点”,但我个人的体会却是对“师之二学”最深刻的体会。
2018年7月19日,我通过Facebook找到了一对失联近二十年的美国外教夫妇。 这是我当时在 Facebook 上发布的内容:
去年我找到了一位20年前的美国外教,并在Facebook上专门发了一个帖子。
我的美国外教回到美国后,开始教授钢琴、手风琴等乐器。
这是她发给我的最近的照片。
她和我一样,非常热爱教育,
尽管我患有影响视力的眼病,但我仍然没有退休的计划。
冬天练习,夏天练习
武林秘籍一般不会告诉外人,但我却有侠义精神,热心肠。 我乐于分享,因为在分享的过程中,当面对知识方面的疑问时,我所知道的会加深我的印象,而我不知道的可以通过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 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学习英语才是值得的。 由于这些讲座都是免费的,很多人只是听热闹。 如果他们不表现出行动和奉献精神,那对彼此来说都是浪费时间。 毕竟学好英语的路线并不是那么简单照搬的。
从大学到企业内部培训再到拥有自己的培训机构,早读一直是我倡导并带领大家坚持的学习习惯。 我大学毕业来到深圳。 我在深圳莲花山组织晨读已有八年(2007年7月至2015年6月)。
2007年暑假莲花山英语早读合影
人人都读九阳真经、全真教,但王重阳却只有一本,葵花宝典令人垂涎,但东方不败却依然只有一本。 门就是那个门。 冬天练习三个九,夏天练习三天。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与全世界在一起。 世界有说有笑。
口译经历(部分)
为丹麦国宝艺术家迈克尔·科维姆 (Michael Kvium) 画展开幕式担任翻译
担任“平面设计在中国大展”评委全程翻译
担任第二届全国电力行业峰会主讲美国专家的全日翻译
长期担任深圳多所国外大学MBA项目全程翻译
我的偶像和梦想
我的偶像之一是容闳,他是现代史上第一位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 荣闳于1854年(咸丰四年)毕业于耶鲁大学。
维基百科上容闳简介
也许这是你第一次听到容闳这个名字。
但他为现代中国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鼓励清政府送120名儿童到美国留学。
“我既然接受了这个文明的教育,我就应该让我的后人也能享受到同样的好处。把西方的学术知识灌输到中国,将使中国变得更加文明、繁荣和强大。”
这是容闳回国的夙愿,也是他毕生追求的事业。 经过18年的努力,他终于被清政府允许在美国和上海设立“子弟留学局”。 上海海关拨款120万两,计划送120名中国聪明孩子到美国留学15年-20年,期满后回国服役。
央视纪录片《孩子们在美国留学》豆瓣评分9.4! 一共五集,这是第一集。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120名儿童赴美留学。 这些孩子的平均年龄只有 12 岁,以 2 至 4 人为一组生活在新英格兰地区(从马萨诸塞州到康涅狄格州)的数十个不同的当地家庭中。 这些寄宿家庭都是新英格兰中产阶级,如教师、医生、牧师、律师等,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他们的邻居包括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和《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 这些年幼的孩子在美国近十年的时间里,与当地美国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些亲情甚至代代相传至今。
到1880年,已有50多名中国孩子进入美国大学英语,22人进入耶鲁大学,8人进入麻省理工学院,1人进入哈佛大学,3人进入哥伦比亚大学……
1881年,幼儿赴美留学的计划因故流产。 这100多名留学归国人员被召回时,大多是高中毕业或大学刚入学。 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能够及时获得学位。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回到了中国,参与了中国最早的采矿、冶金、铁路、电报建设,并活跃在这些新兴产业中。 直到20世纪初,这些留美少年都成为了朝廷的重要官员。 他们有的是李鸿章的幕僚,有的是袁世凯的谋士。 在外交领域,他坚定不移地代表清朝,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其中就有宋美龄的叔叔,他带着宋氏姐妹去美国留学。 其中就有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
例如:
詹天佑:著名铁路工程师,利用之字线原理修建了京张铁路。
唐绍仪:中华民国首任总理,推动南北和谈,参加《拉萨条约》,与英方签订《中英续签藏印条约》英国。
梁成:驻美公使,谈判将1500万美元庚子赔款归还美国,被誉为清华大学之父。 清华大学的创办源于庚子赔款。 至今,该基金的利息每年仍由银行分配给国立清华大学(台湾)。
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蔡绍基:北洋大学校长
…………
有很多人的名字你不熟悉,但因为他们影响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其他人,比如:
温秉忠:第二批“留美少年”就读于马萨诸塞州伍斯特技术学院。 1907年,两江总督段方在江南选派留学生,胡敦甫等青年入选。 段方命秘书温秉忠护送他前往美国。 趁着这个机会,文秉忠带着两个侄女来到了美国。 他们是14岁的宋庆龄和9岁的宋美龄。
这里面有太多的故事了。 自从2004年我第一次在央视看到这部五集的纪录片以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深入挖掘与幼儿在美国留学有关的故事。 我的很多美国朋友都知道我的爱好,他们送我的礼物都是有关幼儿在美国读书的书籍,甚至是当年的报纸。
《哈珀周刊》,1878 年 5 月 18 日
里面有容闳的木雕和当时美国哈特福德的中国留学办公大楼。
还有这些学生从寄宿家庭回国上汉语课的场景
本期杂志还详细介绍了中国留学管理局。
这是介绍容闳的段落之一。
2012年出版,介绍幼儿美国留学的书
幸运的儿子们:120名来到美国、上学并彻底改变了古代文明的中国男孩
《幸运儿:120名留美男孩改变了古代文明》
事实上,对于我们作为教育者来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我们能够影响别人。
这是我十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的例子:
吴文涛(Anny)目前就读于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成绩优秀。
刚开始上山的时候我很害羞。
跟我系统地学习了英语,并在莲花山继续学习了4-5年。
这是安妮小学二年级早上去山上读书时写的。
以下是安妮妈妈最近在我们晨读小组中的一些想法: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